婦產科診所|醫師介紹推薦 - 專業婦產科顧問
    婦產科介紹   婦產科女醫師   貼心提醒   婦產科常識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結婚登記證變遷:30年代結婚證要有介紹人名字

結婚證 代表兩個相愛的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承諾。今天是情人節 願今天結婚的你 對另一半的愛 持久而醇香今天是西方情人節 一對對新人都想在今天拿到愛情的“紅本本” 預計市內各個婚姻登記處將迎來登記高潮。以前人們結婚時新竹婚禮紀錄 會不會去相關機構登記?或是一桌酒席就定下終身?那時的結婚證是什麼樣?人們結婚的過程和現在有何不同?為了讓新人們瞭解結婚證的變遷 永川區婚姻登記處日前在登記處大廳的櫥窗內 展出了各個年代的結婚登記證。一張張登記證代表著一段段激情的歲月 展示了一樁樁浪漫的姻緣。我們衷心祝願今天登記結婚的有情人 愛情能像這些婚姻登記證一樣 持久而醇香。30年代證書上有兩顆心形和兩個小天使 還有百年好合字樣上世紀30年代的結婚登記證比較喜慶 也比較形象。整個證書約兩個巴掌大小 兩顆心形掛在證件正上方 左右上方是飛翔的小天使 它們各自手牽著心。正中下方印著“百年好合”的字樣。證書的文字是豎排。永川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王崇清做了多年的婚姻登記工作。她告訴重慶晚報記者 在上世紀30年代 介紹人的名字需要寫在結婚證上。重慶晚報記者在登記處大廳的櫥窗裏 看到一份上世紀30年代的結婚證 不過因為年代久遠 登記證上面的字迹已變得非常模糊。“那個年代結婚的人 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王崇清說。40年代“親朋不送紅包 送小白菜、黃豆、自家打的豆腐”上世紀40年代 大富人家很多採用絹質結婚證書 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婚書圖案語言。一般結婚證書 慣以暖紅色調為主 這一份手繪的結婚證書卻別出心裁 滿目青翠蔥蘢 盡顯綠色自然之景象。周制華。

男 萬州人 今年90歲 與妻子羅蘊芝的婚姻已走過66個年頭 可說是鑽石婚。與許多小年輕的婚姻一樣 老兩口年輕時也曾因生活瑣事吵過 鬧過……不過 他們牢牢抓住了自己的婚姻 一直走到現在。雖然今年已90歲 但周制華思維清晰 身體健朗 喜歡鍛煉 偶爾還會打點小麻將 如今已是四世同堂。回憶起自己的婚姻 老人記憶猶新。“那個時候不興扯證 在村裡擺了20桌 我們就算結婚了。”周制華告訴重慶晚報記者 他和愛人是在1948年結婚的自助婚紗 那時他們是經媒人介紹 結婚之前連面都沒見過。“我還記得辦酒席的時候 有蒸肉、燒白 其餘都是小菜台中婚紗攝影 一共9個菜 把家裡的積蓄用光了 還借了些錢。”周制華說 當時因為老百姓家裡都沒錢 所以送禮也不像現在這樣送紅包。“那時候親朋來吃酒 送的都是小白菜 還有黃豆、自家打的豆腐等 偶爾有人送點錢。”“他的封建思想很嚴重 總說做飯是女人的事 所以80歲前沒進過廚房。後來好了 他開始照顧我了。”說起老伴 羅蘊芝老人滿臉洋溢著幸福。幾年前 羅蘊芝因為中風左手不能靈活活動 從不下廚的周制華學會了熬粥煮麵條 細心地照顧著老伴。50年代“沒請同事 沒請親朋 連一顆喜糖一件新衣服都沒買”上世紀50年代的結婚證 豎排 正體字。新人有了露臉的機會。在登記處大廳的櫥窗內 重慶晚報記者看到一對上海夫婦的結婚證 證書正上方印有五角星 五角星兩邊有三面國旗 一對新人的合照位於五角星下方。結婚人分別叫胡乾文和都萬宜。結婚證四周還有小麥等農作物 寓意豐收(如圖)。黃桂英 渝中區人 今年81歲 現在居住在沙坪壩歌樂山一家養老院。“2月14日是情人節 我和老頭兒從來沒耍過 老頭兒都已經走了十多年了。”回憶起自己的愛人 黃婆婆有些傷感。1952年 黃婆婆剛滿18歲 經人介紹認識了運沙工王鋼 也就是自己的丈夫。“那個時候 他們家負擔很重 所以我們結婚時就是扯了個證 啥子都沒辦 既沒有請組織的人 也沒請親戚好友 連顆喜糖都沒買 一件新衣服都沒買。”至於辦結婚證花了多少錢 黃婆婆說已記不清了 後來幾次搬家 壓箱底的結婚證早就弄丟了。“那時候家家都窮 我們互相都理解 所以我也沒要求夫家什麼東西 也不覺得委屈。”黃婆婆稱 到了上世紀80年代 子女們都拉扯大了 家裡漸漸寬裕起來 老伴兒給她打了一對金耳環、一條金項鍊 還有一個金戒指。“老頭兒說。

結婚的時候啥子都沒給我 這些東西就當是對那時虧欠的補償。”60年代“他給我一年多的收入150元 我為自己和他各買了一件衣服”上世紀60年代結婚登記證 沒有浪漫的心形 也沒有各種農作物點綴。豆腐塊大小 左邊是最高指示 最高指示下方印著“領導我們事業的覈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列主義”等字樣。右邊是婚姻登記內容 僅登記姓名、性別、年齡即可。文字開始橫排。“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婚姻登記證 政治色彩較濃。”王崇清說。李應喬與陳維賢今年70歲 二人在上世紀60年代結婚。“我們是1967年扯證的 結婚證現在還在。”陳婆婆接受重慶晚報記者採訪時說。她告訴重慶晚報記者 當時和丈夫同在廠裡上班 扯證時兩人去廠裡開了一封介紹信 然後就去街道辦事處登記了。“那個時候沒有拍照 沒有鮮花 工作人員就是問我們雙方是否自願 然後就頒證 過程很簡單。然後我們回來就請親戚朋友喝喜酒 一共兩桌人。”不同於現在年輕人結婚 陳婆婆說 在那個年代 老李沒給她什麼金銀首飾 而是給了150元。“那個時候薪水差不多10來元一個月 150元就是一年多的收入。我用這筆錢給自己添置了一件衣服 給他買了件棉大衣 還做了兩床鋪蓋。”80年代“為登記那天精神帥氣些 我花三個月薪水50元買了最流行的中山裝”上世紀80年代的結婚登記證 印有毛主席語錄: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 互相幫助。重慶晚報記者在櫥窗內展出的結婚登記證看到 形如獎狀 內容簡單 僅需當事人的姓名 無需其他資訊。金永輝 58歲 家住大坪 1984年與妻子在江北區扯證結婚。他告訴重慶晚報記者 與妻子是多年的鄰居 所以也算老相識。回憶結婚登記的那天 金先生至今記憶猶新 “那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激動得頭天一夜沒睡。”他說 當時自己每月薪水只有18元 為了結婚登記那天能打扮得精神帥氣些 他狠下心買了一款當時最流行的中山裝 “遭了50元 差不多是我三個月的薪水。”“那時候登記過程不複雜 不需要照相。結婚證也很簡單 就是對折的一張紙 像獎狀一樣 可惜後來不知怎麼弄丟了。”金永輝說 扯證當天 他和妻子還帶了糖果送給證婚人。王崇清說。

隨著改革開放 我國法制逐步完善 結婚證不再是夫妻兩人壓箱底的紀念品 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文書。如今的結婚證取消了複雜的圖案 並由獎狀式變為護照式 方便攜帶。【社會新聞】86歲老人法庭鬧離婚